第194章 從慈寧宮出來,王……
關燈
小
中
大
第194章 從慈寧宮出來,王……
從慈寧宮出來,王安跟在他身後傻樂:“想不到,陛下也要大婚了。”
他手上比劃了一下,似乎還在回味當初剛進宮時的那個小團子。
朱翊鈞回頭瞪他:“誰說我要大婚了?”
這話說得太過理直氣壯,倒是讓王安驚訝不已:“太……太後剛才說的。”
“哼-”朱翊鈞從鼻子裏噴出一口氣,眼中滿是少年人的叛逆,“我答應了嗎?”
王安點點頭:“答應了。”
朱翊鈞聳聳肩,一臉壞笑:“那沒辦法了,只能躲起來,讓他們找不著我。”
“啊?!”王安大驚失色,“躲起來,往那兒躲?”
朱翊鈞呵呵一笑:“天高海闊,只要出了紫禁城,隨便找個地方一躲,誰能找得到我?”
王安被他嚇個半死,連忙擺手:“不不,這怎麽行,這不行的,您可是皇上,皇上……”
“皇上怎麽了?”朱翊鈞頗為不屑,手背在身後,大步往前走,“我是皇上,又不是犯人,就該被我母後和那幫文官關在紫禁城裏?”
“天大地大,我就不能出去看看?那我怎麽知道他們說的百姓疾苦是真是假。”
“買個果餅幾錢銀子,能謊報成幾十兩。若是修橋修路,幾萬兩銀子,謊報幾十萬兩,甚至幾百萬兩,我沒有親眼見過,就只能由著他們信口開河。”
“當年,我我皇爺爺花兩百萬兩白銀建的河堤,一大半都落入了嚴嵩父子手裏。”
“大伴,你說是不是?”
“……”
馮保實在不敢接他的話,他自從幾次出宮都沒被太後發現,膽子愈發的大了,三天兩頭就想著往外跑,竟然還想躲起來。
其實馮保也覺得,他才十四周歲,的確只是個孩子,談婚論嫁為時尚早。但時代不同,婚姻對於帝王而言,總是和政治牢牢綁定。
即便明朝的皇後來自民間,但婚姻和子嗣也是幼年登極的皇帝能否親政的重要指標。
“大伴,大伴!”朱翊鈞不滿的拉了拉他的衣袖,“你說話呀?”
馮保笑了笑:“陛下自幼聰慧過人,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意,也有分寸。”
“只是,現在您做了天子,肩上有了責任,許多事情須得三思而後行。”
“但無論您做什麽決定,我都跟著你。”
“大伴,”朱翊鈞笑著問他,“你就不擔心被我母後知道了,罰你。”
馮保笑著搖了搖頭:“我相信陛下,不會讓我受罰。”
朱翊鈞自嘲的笑笑:“說不得我也要被母後罰。”
“那我就替陛下挨罰。”
朱翊鈞挽著他的手臂:“還是大伴最好。”
沒過幾日,朱翊鈞大清早起來,冒著風雪到文華殿上課。錦衣衛都指揮使朱希孝,身穿孝服跪在乾清宮前告訴他,自己的兄長,成國公朱希忠病故。
朱翊鈞下詔賜祭葬、加祭壇。沒想到這事兒還沒完,年後,朱希孝上疏,向兄長乞封王號。
朱翊鈞進宮那年,陸炳正好去世,他對此人沒什麽印象,但朱希忠和朱希孝一直陪在世宗左右,後來又侍奉穆宗,直至他登極,仍是由朱希忠持節掌冠。去年,朱希忠帶病,還多次代替他祭祀。
朱翊鈞對他們兄弟倆的印象一直還不錯,尤其是朱希孝,一直兢兢業業掌管錦衣衛,能夠約束部下,謹遵皇命。
給個王爵也算皇家對他二人和成國公府的厚待。
但朱翊鈞還沒有親政,這件事得找張居正商議。
張居正曾經幫陸家平反,對陸繹有恩,也算與成國公府交好,正好送個順水人情,不管是和朱希孝還是下一任成國公,往後還是政治盟友。
然而,張居正同意了,有人不同意。這個人叫陳有年,是吏部驗封清吏司郎中,專掌文官之封爵、議恤、褒贈、土官(少數民族官員)世職及任用吏員等事。
陳有年在奏疏中提到:“成國公誠然兢兢業業,然終其一生,並無偉業勳功,尚不得列為功臣。依照《大明會典》,只能止於‘公’爵,不能封王爵。”
朱翊鈞認為他說得有道理,但事情不能一概而論,朱希忠和朱希孝兄弟倆歷事三朝,忠心耿耿,他還想讓朱時泰、朱應楨接著為他效力。用一個追封的王爵收買一下人心,也沒什麽。
最關鍵的是,太醫告訴他,朱希孝也因兄長離世而患病,卻還要硬撐著,大雪天跪在乾清宮外為兄長乞封,朱翊鈞也實在有些於心不忍。
陳有年搬出《大明會典》說事,朱翊鈞也便去查了查《大明會典》,英國公張懋也沒有軍功,去世後,武宗也受封為寧陽王,這不是有先例嗎?何必這麽較真。
沒想到,陳有年還真就這麽較真,又給他回了封奏疏:“根據令典:功臣去世,公贈封為王,侯贈封為公,子孫世襲之人,生死只享受原來的爵位。英國公張懋贈封為王,朝廷討論時,持反對意見的正是上一任成國公朱輔。後來仍是被封贈王爵,不合祖制。況且朱希忠沒有討敵功勳,怎麽能亂加恩寵?”
朱輔就是朱希忠和朱希孝的父親。朱翊鈞回道:“是,朱輔要是還活著,想必也會反對自己的兒子追贈王爵。”
“當年在衛輝,朱希忠在火災中以身護衛皇爺爺。這個王爵是朕替皇爺爺和父皇給他的恩賞。若是不合祖制,那是祖制不近人情,不妨改一改。”
一個沒親政的小皇帝,張口就要改祖制,陳有年又驚又怒,但他提到朱希忠在火場護衛世宗。滿朝文武誰不知道,今上與世宗祖孫感情深厚,他要追封這個王爵,旁的人也攔不住。
陳有年只得去找首輔,張居正很欣賞他的氣魄和膽識,但也覺得此人實在迂腐:“這是皇上諭旨,你要抗旨不成?”
不久之後,朱翊鈞追封朱希忠為定襄王,謚恭靖。
陳有年當天便呈上奏疏,稱病乞休。
在張居正看來,這本來只是一件小事,人家本就是世襲公爵,雖沒有軍功,但也多年領兵,勤勤懇懇輔佐三代帝王,死後追封個王爵怎麽了,礙著你一個五品小官什麽事了,不依不饒沒完沒了的。
按照他的處事作風,要走就走,他非但不會強求,更不會再次啟用。
朱翊鈞卻對這個陳有年很感興趣,看了他的履歷,他的父親陳克宅是嘉靖朝的都察院右副都禦史,後來巡撫貴州,鎮壓苗王叛亂有功,陰其子陳有年入國子監。
陳有年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,受刑部主事,後升遷吏部郎中,一直以來為官清廉正直,在官員中口碑很不錯。海瑞在江南推行一條鞭法,被許多言官彈劾,他還曾替對方說過話。
朱翊鈞想了想,扣下了他請辭的奏疏,把人宣來文華殿問話。
陳有年叩拜之後,朱翊鈞也沒讓他起來,自顧自的寫完一幅字,收了你,放下寬袖,這才問道:“你和成國公有什麽恩怨?”
陳有年回道:“沒有。”
朱翊鈞說:“那就是和成國公府其他人結怨了。”
陳有年又道:“也沒有。”
朱翊鈞疑惑道:“那你幹嘛這麽針對人家?”
陳有年擲地有聲的回道:“身為驗封清吏司郎中,封爵是否符合祖制本就是微臣分內事。”
朱翊鈞又道:“朕說過,這是朕給成國公府的恩賞,不算你失職。不合祖制,那是祖宗沒預料到現今朝廷的情況,咱們稍作修改。”
“那個詞兒叫什麽來著?”他看向一旁的馮保,忽然想起來了,“與時俱進。”
陳有年實在覺得這個隨口就要修改祖制的小皇帝實在荒唐:“微臣勸阻不了陛下,是微臣之過,只能請辭。”朱翊鈞問他:“你為何做官?”
陳有年想也不想就回答道:“濟世安邦,造福於民。”
“不對,不對,”朱翊鈞說,“依朕看,你是為了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給皇上添堵。”
“若是皇上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合你的心意,你就要撂挑子走人。”
“濟世安邦,造福於民……你心裏哪來的邦,哪來的民?你心裏只裝得下你自己那點好名聲。”
“你的父親陳克宅在貴州平定叛亂,那才叫濟世安邦,造福於民。”
“你呢,你在一個公爵死後追封的問題上,與皇上賭氣,動不動就謊稱病了,要回家休息。”
“真到了國家和百姓危難之際,也指望不上你。”
“你比起你的父親,那可差遠了。”
“朕聽說,你的先祖是宋朝名臣陳康伯。以後也別跟人提這事兒,陳康伯也覺得丟人。”
朱翊鈞一頓輸出,絲毫不給陳有年辯駁的機會,最後把他的那封請辭的奏疏丟到他的跟前:“回去好好想想,你若堅持有病,非得回家休息,朕也不攔你。往後,你若改變主意,可就回不來了。”
“若是想通了,還有匡扶社稷,經世安民的抱負,朕饒了你這次,就當什麽也沒發生過。回到吏部,照常辦差。”
“別動不動就說請辭,朕不喜歡被人威脅。”
下來之後,朱翊鈞就告訴張居正:“先生,我覺得考成法還應該加上一條。請辭的官員,若要再為官,須得重新參加科舉考試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從慈寧宮出來,王安跟在他身後傻樂:“想不到,陛下也要大婚了。”
他手上比劃了一下,似乎還在回味當初剛進宮時的那個小團子。
朱翊鈞回頭瞪他:“誰說我要大婚了?”
這話說得太過理直氣壯,倒是讓王安驚訝不已:“太……太後剛才說的。”
“哼-”朱翊鈞從鼻子裏噴出一口氣,眼中滿是少年人的叛逆,“我答應了嗎?”
王安點點頭:“答應了。”
朱翊鈞聳聳肩,一臉壞笑:“那沒辦法了,只能躲起來,讓他們找不著我。”
“啊?!”王安大驚失色,“躲起來,往那兒躲?”
朱翊鈞呵呵一笑:“天高海闊,只要出了紫禁城,隨便找個地方一躲,誰能找得到我?”
王安被他嚇個半死,連忙擺手:“不不,這怎麽行,這不行的,您可是皇上,皇上……”
“皇上怎麽了?”朱翊鈞頗為不屑,手背在身後,大步往前走,“我是皇上,又不是犯人,就該被我母後和那幫文官關在紫禁城裏?”
“天大地大,我就不能出去看看?那我怎麽知道他們說的百姓疾苦是真是假。”
“買個果餅幾錢銀子,能謊報成幾十兩。若是修橋修路,幾萬兩銀子,謊報幾十萬兩,甚至幾百萬兩,我沒有親眼見過,就只能由著他們信口開河。”
“當年,我我皇爺爺花兩百萬兩白銀建的河堤,一大半都落入了嚴嵩父子手裏。”
“大伴,你說是不是?”
“……”
馮保實在不敢接他的話,他自從幾次出宮都沒被太後發現,膽子愈發的大了,三天兩頭就想著往外跑,竟然還想躲起來。
其實馮保也覺得,他才十四周歲,的確只是個孩子,談婚論嫁為時尚早。但時代不同,婚姻對於帝王而言,總是和政治牢牢綁定。
即便明朝的皇後來自民間,但婚姻和子嗣也是幼年登極的皇帝能否親政的重要指標。
“大伴,大伴!”朱翊鈞不滿的拉了拉他的衣袖,“你說話呀?”
馮保笑了笑:“陛下自幼聰慧過人,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意,也有分寸。”
“只是,現在您做了天子,肩上有了責任,許多事情須得三思而後行。”
“但無論您做什麽決定,我都跟著你。”
“大伴,”朱翊鈞笑著問他,“你就不擔心被我母後知道了,罰你。”
馮保笑著搖了搖頭:“我相信陛下,不會讓我受罰。”
朱翊鈞自嘲的笑笑:“說不得我也要被母後罰。”
“那我就替陛下挨罰。”
朱翊鈞挽著他的手臂:“還是大伴最好。”
沒過幾日,朱翊鈞大清早起來,冒著風雪到文華殿上課。錦衣衛都指揮使朱希孝,身穿孝服跪在乾清宮前告訴他,自己的兄長,成國公朱希忠病故。
朱翊鈞下詔賜祭葬、加祭壇。沒想到這事兒還沒完,年後,朱希孝上疏,向兄長乞封王號。
朱翊鈞進宮那年,陸炳正好去世,他對此人沒什麽印象,但朱希忠和朱希孝一直陪在世宗左右,後來又侍奉穆宗,直至他登極,仍是由朱希忠持節掌冠。去年,朱希忠帶病,還多次代替他祭祀。
朱翊鈞對他們兄弟倆的印象一直還不錯,尤其是朱希孝,一直兢兢業業掌管錦衣衛,能夠約束部下,謹遵皇命。
給個王爵也算皇家對他二人和成國公府的厚待。
但朱翊鈞還沒有親政,這件事得找張居正商議。
張居正曾經幫陸家平反,對陸繹有恩,也算與成國公府交好,正好送個順水人情,不管是和朱希孝還是下一任成國公,往後還是政治盟友。
然而,張居正同意了,有人不同意。這個人叫陳有年,是吏部驗封清吏司郎中,專掌文官之封爵、議恤、褒贈、土官(少數民族官員)世職及任用吏員等事。
陳有年在奏疏中提到:“成國公誠然兢兢業業,然終其一生,並無偉業勳功,尚不得列為功臣。依照《大明會典》,只能止於‘公’爵,不能封王爵。”
朱翊鈞認為他說得有道理,但事情不能一概而論,朱希忠和朱希孝兄弟倆歷事三朝,忠心耿耿,他還想讓朱時泰、朱應楨接著為他效力。用一個追封的王爵收買一下人心,也沒什麽。
最關鍵的是,太醫告訴他,朱希孝也因兄長離世而患病,卻還要硬撐著,大雪天跪在乾清宮外為兄長乞封,朱翊鈞也實在有些於心不忍。
陳有年搬出《大明會典》說事,朱翊鈞也便去查了查《大明會典》,英國公張懋也沒有軍功,去世後,武宗也受封為寧陽王,這不是有先例嗎?何必這麽較真。
沒想到,陳有年還真就這麽較真,又給他回了封奏疏:“根據令典:功臣去世,公贈封為王,侯贈封為公,子孫世襲之人,生死只享受原來的爵位。英國公張懋贈封為王,朝廷討論時,持反對意見的正是上一任成國公朱輔。後來仍是被封贈王爵,不合祖制。況且朱希忠沒有討敵功勳,怎麽能亂加恩寵?”
朱輔就是朱希忠和朱希孝的父親。朱翊鈞回道:“是,朱輔要是還活著,想必也會反對自己的兒子追贈王爵。”
“當年在衛輝,朱希忠在火災中以身護衛皇爺爺。這個王爵是朕替皇爺爺和父皇給他的恩賞。若是不合祖制,那是祖制不近人情,不妨改一改。”
一個沒親政的小皇帝,張口就要改祖制,陳有年又驚又怒,但他提到朱希忠在火場護衛世宗。滿朝文武誰不知道,今上與世宗祖孫感情深厚,他要追封這個王爵,旁的人也攔不住。
陳有年只得去找首輔,張居正很欣賞他的氣魄和膽識,但也覺得此人實在迂腐:“這是皇上諭旨,你要抗旨不成?”
不久之後,朱翊鈞追封朱希忠為定襄王,謚恭靖。
陳有年當天便呈上奏疏,稱病乞休。
在張居正看來,這本來只是一件小事,人家本就是世襲公爵,雖沒有軍功,但也多年領兵,勤勤懇懇輔佐三代帝王,死後追封個王爵怎麽了,礙著你一個五品小官什麽事了,不依不饒沒完沒了的。
按照他的處事作風,要走就走,他非但不會強求,更不會再次啟用。
朱翊鈞卻對這個陳有年很感興趣,看了他的履歷,他的父親陳克宅是嘉靖朝的都察院右副都禦史,後來巡撫貴州,鎮壓苗王叛亂有功,陰其子陳有年入國子監。
陳有年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,受刑部主事,後升遷吏部郎中,一直以來為官清廉正直,在官員中口碑很不錯。海瑞在江南推行一條鞭法,被許多言官彈劾,他還曾替對方說過話。
朱翊鈞想了想,扣下了他請辭的奏疏,把人宣來文華殿問話。
陳有年叩拜之後,朱翊鈞也沒讓他起來,自顧自的寫完一幅字,收了你,放下寬袖,這才問道:“你和成國公有什麽恩怨?”
陳有年回道:“沒有。”
朱翊鈞說:“那就是和成國公府其他人結怨了。”
陳有年又道:“也沒有。”
朱翊鈞疑惑道:“那你幹嘛這麽針對人家?”
陳有年擲地有聲的回道:“身為驗封清吏司郎中,封爵是否符合祖制本就是微臣分內事。”
朱翊鈞又道:“朕說過,這是朕給成國公府的恩賞,不算你失職。不合祖制,那是祖宗沒預料到現今朝廷的情況,咱們稍作修改。”
“那個詞兒叫什麽來著?”他看向一旁的馮保,忽然想起來了,“與時俱進。”
陳有年實在覺得這個隨口就要修改祖制的小皇帝實在荒唐:“微臣勸阻不了陛下,是微臣之過,只能請辭。”朱翊鈞問他:“你為何做官?”
陳有年想也不想就回答道:“濟世安邦,造福於民。”
“不對,不對,”朱翊鈞說,“依朕看,你是為了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給皇上添堵。”
“若是皇上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合你的心意,你就要撂挑子走人。”
“濟世安邦,造福於民……你心裏哪來的邦,哪來的民?你心裏只裝得下你自己那點好名聲。”
“你的父親陳克宅在貴州平定叛亂,那才叫濟世安邦,造福於民。”
“你呢,你在一個公爵死後追封的問題上,與皇上賭氣,動不動就謊稱病了,要回家休息。”
“真到了國家和百姓危難之際,也指望不上你。”
“你比起你的父親,那可差遠了。”
“朕聽說,你的先祖是宋朝名臣陳康伯。以後也別跟人提這事兒,陳康伯也覺得丟人。”
朱翊鈞一頓輸出,絲毫不給陳有年辯駁的機會,最後把他的那封請辭的奏疏丟到他的跟前:“回去好好想想,你若堅持有病,非得回家休息,朕也不攔你。往後,你若改變主意,可就回不來了。”
“若是想通了,還有匡扶社稷,經世安民的抱負,朕饒了你這次,就當什麽也沒發生過。回到吏部,照常辦差。”
“別動不動就說請辭,朕不喜歡被人威脅。”
下來之後,朱翊鈞就告訴張居正:“先生,我覺得考成法還應該加上一條。請辭的官員,若要再為官,須得重新參加科舉考試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